专家:英语不计入高考总分方案反强化英语地位

2013年10月10日23:35  央视《新闻1+1》

  (导视)

  解说:

  高考不考英语,英语不记入高考总分,江苏省的高考改革还在酝酿之中,但坊间的各种热议却已四起。

  严龙文 南京中华中学教研处主任:

  传达给社会一种信号,英语依然很重要,但是它不再作为绝对分数考核的指标。

  解说:

  取消英语考试才会保护母语,取消英语能否撬动应试教育,英语考试是取消还是继续,从来都是一个惹人争议的话题。

  陈丹青:

  学会外语对一个艺术家来说跟交流毫无关系,哑巴都能交流。

  解说:

  从1983年英语正式列入高考科目,多今年整整30年,英语到底应该怎么教,又该怎么学,又该怎么考,争议8仍在继续。

  北京市民:

  英语只是一个语言工具,大家会说就行,听得明白就行,不需要把它像语文、数学那样。

  解说:

  《新闻1+1》今日关注:英语考试究竟应该怎么考?

  白岩松 评论员:

  你好,观众朋友,欢迎收看正在直播的《新闻1+1》。

  今天下午5:33分,江苏省教育厅突然发布了一个官方微博,我们来看它的内容:“省教育厅提醒广大学生和家长,不要听信当前关于高考方案的不实传闻,以免被误导,一旦江苏高考方案形成,江苏省教育厅将及时通过新闻发布会等形式向社会公布。”发布这样一个官方微博,显然是针对这几天来,有一些媒体报导的是,江苏省的高考有可能在未来几年发生改革,其中尤其重要的是英语考分不再记入总分,而是以一年多考,用等级来进行选择。为什么这样一个仅仅是思考中的事,甚至仅仅就是一个传言,却引起了如此广泛的热议,这种传言的背后反映了社会面对英语一种怎样的心态和思考呢?来,咱们去听听这个传言。

  解说:

  连续三天三个正版,江苏本地媒体《扬子晚报》对2016年江苏省高考改革展开了系列报道。虽然报道中用了“拟”、“有望”这样的不确定性词语,但英语有望实行一年两考,不再记入总分,而是以等级形式记入高考成绩,这样的消息还是引发了一轮热议。英语这门中学课程中的重点科目,如今真的要在高考中被弱化了吗?

  袁桂华 江苏省教育考试院高校招生处:

  没有定呢,什么都没定呢,目前在调研阶段,(媒体)全是猜测。

  记者:

  把英语单独拿出来要改革一下,这个可能性大不大?

  袁桂华:

  这个我没办法说。

  解说:

  其实早在《扬子晚报》发出第一篇报导的10月8日,江苏省教育厅就在当天下午发出了官方微博表示,新一轮的方案正在调研中,尽管知道只是猜测,到底英语成绩到底在高考中能发挥多大作用,考试的形式会改成什么样,还是牵动不少高中老师和学生的神经。

  高蕾 南京中华中学英语教师:

  如果单单从高中把英语的难度降低,事实上会导致学生进入大学之后英语的负担反而更重。

  解说:

  这是今天下午记者在位于南京中华中学采访时听到的声音,而与此相关的观点在老师中也有不少。

  李学明 南京中华中学英语教师:

  真的没有必要把英语搞这么难,教育部以前的教育大纲说,要中学毕业的时候,能熟练掌握一门外语,这一般来讲不可能做到这一点。

  严龙文 南京中华中学教研处主任:

  传达给社会一种信号,英语依然很重要,但是它不再作为绝对分数考核的指标。

  解说:

  南京中华中学2002年被批准为江苏省国家级示范高中,在这里学习的学生大多具有良好的学科基础,虽然大部分学生都表现平静,但是看法却也因人而异。

  南京中华中学高一学生:

  基本上没有(影响),我觉得就认真学习就可以了。

  南京中华中学高一学生:

  我觉得这个对我来说不一定是好事,因为我的英语成绩还算可以。

  解说:

  而对于家长们来说,无论孩子的学习成绩怎样,让他们有点焦虑的是改革中的不确定性。

  张晓青 学生家长:

  刚刚把规则适应了,然后到我们这边又改规则了,就是让人摸不着头绪,不知道以后会改成什么样子。

  李智 学生家长:

  有必要全中国人民都学英语吗?我觉得没有必要,它应该成为一种技能一样,

  解说:

  对于英语高考改革的态度、观点各不相同,而改革的可行性则是研究者们比较关注的问题。苏州市吴中区教研室有关负责就对媒体表示,一年考两次在操作上存在较大难度,一方面会扰乱教学安排,另外一方面也增加了学生的心里负担。而南京某重点中学校长则表示,英语等级化和计分最大的区别在于区分度不明显了,最直接的后果是大学招生怎么来看待这个等级。就在今天傍晚,江苏省教育厅再次发布微博,提醒家长不要被传言误导。无论改革今后将如何进行,人们围绕英语考试而引发的争议却从未停止。

  白岩松:

  媒体报道的“传言”一出来了之后,就引发了各方的声音,赞成的,反对的,而且发现很多人都迅速上升到了主义这样一种高度,一种是民粹主义,中国的GDP都世界第二了,我们的中文现在都出现了很大的问题,至于要学英文吗,不应该,这太不像GDP第二的概念了。另一种是国际主义,比较务实,认为全世界最通行的语言毕竟还是英文,而且我们要走向世界,我们要改革开放,英语非常需要,所以应该继续学好英语,一边是民粹主义,一边是国际主义。

  其实今天特别想少谈点主义,多谈一些问题,我们谈具体的假设传言中的改革变成现实,真的很好吗?这种传言是在高考当中英语不再记入总分了,一年多考,然后按等级分。什么概念?比如说高考的时候不考英语了,甚至高一的时候觉得自己英语不错了,可以像考托福、雅思一样可以去考,达到A级、B级、C级,不同的学校、不同的专业选择就好了。

  因此这样的改革一出来之后,大家去想象,马上做了一个调查,涉及到17000多人参与的调查,您对英语不再记入总分,而是以等级方式记入高考成绩怎么看?赞成,毕竟是减少了分数上的压力,达到了54.44%;不赞成,或许压力更大,21.15%;无所谓,反正都还是要考试,骑墙派,24.41%。乍一看赞成的多,超过了50%,真理是不是掌握在多数人的手里,我们是不是因为多数人选择了赞成,意味着传言中的改革的确是好事呢?今天我看到一篇文章,这篇文章是21世纪教育研究院副院长熊丙奇写的,他跟这54.44%唱反调,其实是在帮助他们,认为他们可能被误解了。

  接下来马上连线熊丙奇,熊教授,您好。

  熊丙奇 21世纪教育研究院副院长:

  你好,岩松。

  白岩松:

  您为什么会反对这样的一个传言中的改革方案,毕竟有54.44%赞成,认为减少了分数上的压力,这里存在的大家没有想到的事情是什么?

  熊丙奇:

  其实际上很多的网友并没有去分析具体的高考录取规则,如果按照江苏省的高考改革方案,它的录取规则必然是语文、数学为综合计算总分来划线投档,同时学校还会提出英语的等级要求,这样以前一个分数线变成了两条门槛,一个是分数的门槛,一个是等级的门槛。那么就会出现一种情况,如果北京大学等高校提出的等级要求都是A,或者A+,而一本院校都提出B,一个学生即便语文、数学综合考的非常好,但是只要英语出现了B或者C,这些学校都不能报考了,这实际上可能不是弱化英语,不是降低英语的权重,反而是强化了英语的地位,因此反而会增加学生和家庭的焦虑。

  白岩松:

  原来如果用总分的话,语文考了100分,数学也考了100分,英语考了80分,加起来280分,北大分数线够了,没有问题,现在有可能出现的是,语文考了120,数学考了120,但是英语由于只考了70分,总分比原来高,反而上不了北大。

  熊丙奇:

  对,就是这个道理。其实这个问题在上一轮江苏实行的高考改革中已经出现了这种问题,有的学生投档分很高,但是由于其它的科目等级出现C,一本院校很难报考,更不能进很好的学校。

  白岩松:

  一会儿还会有问题继续探讨。

  在这里再次声明,我们只是拿媒体报道当中的“传言”进行一种分析,其实也是为未来究竟会进行怎样的高考改革提供一种思路。江苏省教育厅今天下午5:33也已经发了官方微博,说这是不实消息,恐怕只是在思考之中,因此大家一起来帮理头绪,并不是当真一定要进行这样的改革。

  接下来再来看两个调查,非常有意思,2010年的时候,有全国政协委员提出来,应该在全国取消英语考试,然后马上当时进行一个调查,看调查结果,你对取消高考英语考试提案怎么看?完全赞同91.2%,几乎是一边倒,但是接下来一个有意思的调查局面出现了,如果英语不用考试了,你对学习英语还有兴趣吗?不用考试了反而更有兴趣学英语了,达到75.84%。这似乎很矛盾,其实一点不矛盾,反映中国人现在这样一种心态,讨厌现在的考试和小学、中学这种学习英语的方式只为考试,而另一方面又非常务实,中国人很务实,知道英语其实非常有用,因此一方面坚决同意取消高考,反而要取消的话,大家全取消很公平,可是另一方面我自己反而更要学,因为我知道这个有用,达到了75.4%。在这种矛盾的心态当中,我们的英语教育到底出现了什么样的问题?有哪些问题值得我们继续去探讨、改变和思考?接着观察。

  (《新闻调查》2005年节目《陈丹青出走》)

  陈丹青:

  他们每个人的选题报告出来了,然后评审会也开过了,最后又回到老问题,考英文,不考不可以,英文不过关没有商量。

  解说:

  绘画资质优异的学生却因英语考试不过关而无法录取,2005年,时任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博士生导师的陈丹青因此提出辞职。

  (《新闻调查》2005年节目《陈丹青出走》)

  陈丹青:

  就是教育体制,非常简单,学会外语对一个艺术家来讲,跟交流毫无关系,哑巴都能交流,这完全是对艺术无知。

  解说:

  英语考试对于很多人来说都是绕不开的话题,四六级考试挂钩毕业生,英语职称考试关系前途。英语考试成了影响命运前途的重要因素,因此拼英语已经开始从娃娃抓起,各种英语培训持续火爆,在当前的教育体制下考好英语,已经成了有关幸福、实现梦想的重要事情。

  市民:

  我妈就说,宁可数学考零分,也得让我英语考高分,就是为了出国让我用。

  市民:

  要是英语等级考试过不了的话,职称就提不了,像我们跟现在的研究生、博士相比恐怕就不行了,因为我们的英语水平的确是没法比。

  解说:

  针对江苏高考改革传出的消息,教育部前发言人、语文出版社社长王旭明今天发微博,再次呼吁取消学前和小学英语课,增加国学教育,取缔社会少儿英语班,解放孩子,救救国学和汉语。从今年9月开始,王旭明就发微博密集表达此观点,他的建议是,教育部应命令禁止升学与英语挂钩,学前和小学低年级阶段不设置英语教学,小学高年级阶段至中学将英语作为选休课,提高汉语测试比重,限制或取缔社会上以盈利为目的英语培训班。

  电影《中国合伙人》中火爆学英语的画面让人难忘,而让人意外的是电影的原形人物之一俞敏洪也对英语教育有意见,去年两会期间作为政协委员,俞敏洪对记者表示,中国人从幼儿园就开始学英语,评职称还考英语,这是很荒谬的事。而在英语考试训练下的中国人英语水平真的很好吗?

  记者:

  你当时学的那些现在还记得吗?

  市民:

  记住字母26个,应该是这些。

  市民:

  估计现在考四级过不了了。

  市民:

  英语只是一个工具语言,大家会说就行,听得明白就行,不需要把它像语文、数学那样。

  解说:

  有专家称,中国英语教育正在陷入怪圈,很多学生学了十几年,能实现无障碍交流的人不超过5%。一家知名网站的调查结果更是耐人寻味,调查显示,九成网友赞成取消高考英语考试,而针对“如果英语不用考试了,你对英语学习还会感兴趣吗?”的问题,75%的人选择却是不用考试我反而更有兴趣学英语了。

  白岩松:

  首先得承认,在非英语国家当中,中国应该是对英语超级重视的国度,甚至可以排在第一。比如说在俄罗斯几乎很难看到英语的路标或者牌匾,但是在中国几乎只要有路标或者有什么都会有英文,你就会觉得老外到中国真的很幸福。但是这一方面首先要把它当成优点看,中国是世界化的,而且的确在改革开放,这是重要的工具,或者也反映了一种态度,当然也有人说另一方面,说明我们文化不自信,有的时候也的确有一些过于看重英语的标志。

  比如说前些年主持人大赛的时候,其中有一个英语考试环节,我发现最后其它的各种对主持人有用的技能基本上拼的分差不多,最后谁能得冠军,靠的是英语谁好谁不好。当时参加完了之后我就说,下次如果再考英语选主持人,我就再也不当评委,因为我自己要当考生的话根本考不上。话虽然这么说,但是学学英语毕竟还有它的实际用途,我们来看看,你认为让孩子从小学习英语有无必要?这个调查显示,没有必要48.08%,有必要41.27%,其实双方是相当接近的。接下来也向一位专家21世纪教育研究院副院长熊丙奇来请教。

  熊院长,您觉得到了今天这样一种经过了30多年改革开放和现在英语热度,我们在心态包括教育当中怎样去看待英语,放在一个什么样的位置是比较合适的?

  熊丙奇:

  我觉得应该从当前的一刀切全面学英语变成让学生自主选择学英语,这才是一个英语学习正常态,现在由于是单一的分数评价体系,学校的千校一面,导致了学生都去学英语,而英语变成了功利的英语和应试英语,结果花了很长时间学英语,而英语的实际应用却很差,这实际上是教育的失败。

  白岩松:

  一会儿还会有问题要向您请教,其实熊院长的这句话也启发了我,我跟一个考过了英语六级的朋友一起到国外,结果我这个学俄语的人用偶尔学的一些英语,反而跟别人交流起来,要比这位六级朋友更顺畅,这说明我们的中学英语教育存在很多的问题,这方面其实更需要改革,少谈主义,多谈具体的问题去改变,可能大家的兴趣也会提升上来。接着看这一点。

  解说:

  这是上世纪70年代中国人学英语的场景,那时英语还是新鲜学科,高考它也还只是点缀,

  刘道义 教育部教材审定委员会专家组原组长:

  在1977年我国恢复了高考,那个时候外语没有作为正式的考试科目,它没有在考试比重中占100%,它只是从10%开始的。外语考试当时的这个记分情况,对外语的重视程度还不是很高,

  解说:

  1982年,中央电视台开始播出Follow Me跟我学英语教学节目,这应该是中国老百姓学英语的一个标志年,搞不清ABC的中国人竟然开始说Hello、ok了。

  刘道义:

  一个是国家的需要,国家需要外语与外面交流,另外就是对于每一个人的发展来讲,也是起了很重要的作用。懂得外语的人,他可以到一些外企,他的工资待遇马上就比别人高了。

  解说:

  随之而来的是英语分数进入高考中的比重开始不断攀升。

  刘道义:

  30%,然后50%,到70%,到了1983年,外语考试的成绩百分之百地进入了考试的成绩。

  解说:

  1987年9月,中国开始有大学英语四级考试,1989年1月,又出台了大学英语六级考试,自从有了这两大考试,大学生轻轻松松毕业的时代差不多一去不复返,因为全国绝大多数高校都不约而同地选择将学位证和英语四六级证书挂钩在一起。而到了1992年,由于分科制改革,英语开始从一个必考科目陡然升级为高考三大主科之一。

  刘道义:

  到了1992年,在考试改革当中提出来了分科,三科加一科,所谓三科就是语文、数学、外语三科,实际上客观上面就成了,外语是三门主科之一了。

  解说:

  分科制已奠定了英语三大主科的地位,而同时期针对外语教育的专门改革,更将教育体系对英语的重视史无前例地推高。

  刘道义:

  90年代初加进了听力考试,这个更加提高了外语教学的地位。

  解说:

  而如今回看英语在教育体系中几十年来似乎过热的发展,面对当下公众要求英语考核能够降温的争议,作为一位资深的英语教育工作者,刘道义也有话要说。

  刘道义:

  不是每一个公民将来都是用外语来从事工作,所以在这种意义上来讲,外语要求的程度,我认为对于全国普遍来说不必要求的太高,义务教育尤其要求不可过高,否则负担就过重。

  白岩松:

  很多年前在北京大学听大学生演讲,其中有一句话让我印象非常深,那个大学生说的是“今天我们努力地学英语,是为了将来全世界都学中文。”这句话充满着激情,但是仔细一想还有一点点的道理,现在全世界学中文的热潮的确在增长。换个角度说另外一件事,不学英文我中文就一定会很好吗?前些天,可能很多人和我一样,看了中国汉语听写大会,我发现我没怎么学英文,但是我原来以为自己汉语学得很好,现在发现也有问题,这说明教育本身怎么样更好地进行改革非常重要。马上还是要请教熊丙奇院长。

  熊院长,您觉得高考毕竟是我们高中、初中和小学的指挥棒,未来高考如果在涉及英语方面进行改革的话,什么样的思路和方向是您建议的?

  熊丙奇:

  我觉得2010年颁布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发展规划纲要》,已经明确指出了包括高考改革在内的所有的改革方向,其中高考改革就是指出,要推进考试和招生分离,探索政府宏观管理、专业机构组织实施、学校依法自主招生、学生多次选择的考试招生新模式,运用到英语改革上面来说,英语考试应该更加自由化考试,让学生可以自主选择参加,而大学可以根据自己的办学定位、特点,而且根据专业的特点,自主提出要不要英语,英语达到什么样的成绩,这样的话使得英语变成了一个学生的自主选择,而不是要求全民都去学英语,这样整个高考录取变成多元评价体系,给每个学校多元办学空间。

  白岩松:

  我是否可以理解你这段话的含义,并不是英语独立地进行相关改革,而是自主招生能不能真正到位,反过来倒逼英语出现合理化的选择?

  熊丙奇:

  如果不对自主招生进行改革,也就不需要单独的英语改革。

  白岩松:

  非常感谢熊院长给我们带来的建议。

  其实在这儿,我还是要再次强调,今天我们探讨的问题并不是江苏教育厅已经在2016年一定要推出这样一个高考改革方案,而是现在可能只是在商议等等过程中,今天下午也发了官方微博。不过这的确是一个机会,让我们共同来思考,英语在中国未来该怎么考呢。

 

(编辑:SN091)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 新闻习近平弟弟回顾习仲勋革命往事
  • 体育NBA-哈登林书豪35分火箭胜步行者 火箭
  • 娱乐曝小S虚假代言涉欺诈 恐由证人变被告
  • 财经北京神秘抛房客:“大户”抛售十几套房产
  • 科技水货iPhone失卖点:或不能用中移动4G网
  • 博客好囧:颐和园大黄鸭放气低头(组图)
  • 读书加拿大作家爱门罗获2013诺贝尔文学奖
  • 教育高中男生同床睡受处分 学校称为安全(图)